“大家不要出門,好好待在家里……”在玉龍縣石鼓鎮紅巖村委會,注意防護的提示聲從村里傳出。
“疫情不退,我就不退!”
紅巖村委會監委會主任陳元正在村里挨家挨戶地做宣傳和消毒防疫。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陳元雖然身體殘疾,但這個漢子不因身體原因而退縮,反而主動站了出來。
陳元帶領村里青壯年通過農村小喇叭、橫幅、張貼通告等多種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引導村民科學預防,勸導村民減少不必要的上門拜年、聚會、外出。
在疫情防控中,作為村級殘疾人聯絡員的他,還牽掛和關注著村里的特殊群體——128個殘疾人。“雖然走的時間長了,腳就會痛,但防疫的責任卻不能丟。”陳元和駐村工作隊走到每一戶殘疾人家里,耐心細致地引導他們做好疫情防范。
“大家要不信謠、不傳謠。”陳元面對聽力言語殘疾人及重度殘疾人,就用紙和筆進行交流;對精神殘疾人,向家人進行防疫知識宣講,并囑咐監護人一定要在非常時期照顧好精神殘疾人的生活起居。
村里的52個重度殘疾人家庭需要特殊照顧,陳元就組織人員進行定期消毒防疫工作。
“比起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能做的有限。雖然我前幾年的大病造成手腳不好使,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的職責就是守住這個村,守護村民的生命和健康。疫情不退,我就不退!”長時間行走,陳元的腳開始有些跛,他坐下捏了捏腳,休息片刻后,陳元又連忙起身,拍了拍腿,繼續他的工作。
“不在檢測點上盯著,不放心。”正在值守點進行體溫登記的和占源,扭了扭僵硬的脖頸,臉上滿是疲憊,卻仍一絲不茍地為進出群眾測量體溫、登記和防疫知識宣傳。
古城區大研街道光義社區監委會主任和占源自防疫工作開始,便組織社區青壯年開始了疫情防控工作,宣傳、排查、勸返、值守,大研古城景區緊急關閉,光義社區所有商鋪客棧停業,所有游客離開古城,所有湖北籍妥善安置。十多天奮斗在防疫一線,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絕不能讓疫情在社區里蔓延,在干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和占源還主動承擔了社區內一家武漢籍商戶的居家隔離觀察值守工作,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了解社區隔離的一家三人有沒有發燒、咳嗽、不適等情況。“必須嚴格按照社區隔離觀察的要求做好檢測,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到位。”和占源略顯疲憊的語氣堅定而有力。
左腿殘疾的永勝縣光華鄉紀委副書記肖剛,克服困難,與同事們一道入村到戶,開展疫情防控、政策宣傳等,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
在海聯村開展防控工作紀律檢查和政策宣傳時,他不僅要克服箐深坡陡的困難,而且還要面對與彝族傈僳族群眾交流語言障礙的問題,他找來翻譯,一遍又一遍地向老百姓宣講疫情防控形勢和政策,勸導群眾少出門、不串門、不聚會,讓群眾知道病毒危害,掌握防疫常識。在新民村七甸組,針對外出返鄉過年人員多,群眾到村口市場購買蔬菜水果隨意的實際,肖剛一方面和同事在各個路口蹲點勸導,同時還為村委會出主意想辦法,他建議采用三輪車流動菜攤的辦法,既解決了群眾生活所需,也最大程度地防止了人員聚集,大大降低了防疫風險。如今,只要哨聲一響,村民們就做好準備,等在自家門前,放心挑選果蔬,群眾無不為這個好點子點贊。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陳元、和占源、肖剛僅僅只是戰斗在防疫工作第一線廣大黨員干部和紀檢監察人代表的一個小小縮影。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全市共有466個村監委主任和千余名紀檢監察干部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同時,還有無數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自發地加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有些人雖然身體殘缺,但和大家一樣,正用著自己的實際行動奮戰在抗疫一線,在這場戰役中貢獻著他們的力量。(唐亞琳 趙慶祖 潘青松)